古丝绸之路上的饮食文化②
(相关资料图)
▲胡椒
如果将丝绸之路称之为瓷器之路、茶叶之路或者香料之路,也一样成立。当然,我们还可以将这条道路称为食材之路,因为后来影响和改变中国人味蕾的诸多食材,也是从这条道路上而来的。
对于汉唐之际,从丝绸之路上而来的食材,似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大体上说,凡是食材名字前带有“胡”字的,大都是汉唐时期自西域进入的。如胡椒、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等)、胡麻(亚麻)……
倘若一定要从这些西来食材中排个究竟,胡椒应该算是最具有存在感的!
01
甘肃嘉峪关的魏晋一号墓那块烤肉煮肉壁画砖,砖面上两位宽衣博带的男子,一个飞快地切着肉,一个忙不迭地又烤又煮;六号墓出土的画像砖,砖面上,一位峨冠博带的男子,望着仆人递上来的肉串,眼神充满期待……
▲嘉峪关新城魏晋六号墓出土的画像砖
今天可以大胆推测的是,以肉类为主菜肴的西域人烧肉必放胡椒。而上好的胡椒还会有轻微烟熏的复杂香调,这种复杂的香气是由胡椒辣碱、胡椒脂碱、挥发油和脂肪油构成,当细碎的胡椒颗粒与滋味醇厚的肉类碰撞结合时,辛辣的刺激便会瞬间在味蕾上迸发开来。
也正因为此,这种吃法传到中原后,因为香味独特,大受欢迎,身价很快便超过中原以麻辣见长的花椒。
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是没有“辣”这个概念的。
源起于我国的姜等香料味觉,被称为“辛”。
“辣”字的出现是在汉朝的《说文解字》中,“辣,一束辛是也”。
现代人把辣椒之“辣”,认为是“辣”的起源,但对胡椒的“辣”,古人明显领略得要早得多。我国最早有关胡椒的记录出自西晋。西晋张华(公元232-300年)的《博物志》被称作我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其中就记载了一种胡椒酒的做法。
只是不知道这种酒入喉是何滋味?
02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北魏年间的《齐民要术》,在总结公元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时,就郑重其事地记载了烤羊肉需用胡椒佐料的妙招。
然而胡椒传入中国时,并未传入栽种方法,在唐时,它仍然价值不菲,当时它的主要用途是入药。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只是略微对胡椒和花椒作了比较:“调食用之,味甚辛辣,而芳香当不及蜀椒(即花椒)”。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是一部记录唐朝以及南北朝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的著作,则提到了胡椒的产地:“出摩伽陁国,呼为昧履支”。
▲烤肉煮肉画像砖,魏晋,一级文物。1972年嘉峪关新城1号墓出土。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砖呈长方形,红色边框。画面右侧绘一案,一头戴葛巾男子坐于案后切肉,案前置一盆,内盛肉。画面中央钩挂四条肉,下面有肉盆。画面左侧火上架釜,旁一男子煮肉。此画砖形象地再现了河西地区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摩伽陁这个国家,“属中天竺,距长安九千多里”。从这个距离,可看出唐人是何等的气派:本土不产胡椒,那就不远万里,从原产地——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一带运过来。
段成式对于花椒的口感也有描述:“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唐人吃肉喜欢撒胡椒,现代人嗜好孜然,都是对个性食物的追求,人类的味蕾古今相通。
到了宋朝,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北方贸易通道几乎中断。但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兴盛,胡椒的进口数量大为增加。
《宋史·地理志》记载:“黎州贡红椒,广州贡胡椒。”此时,胡椒运输成本虽然已下降,但仍是给皇室的贡品。宋太宗淳化年间,朝廷列了一张“禁榷物”清单:玳瑁、象牙、犀角、珊瑚、乳香、胡椒。胡椒是禁止民间私自贩卖的高端奢侈品,只许国家专卖,说明其中的利润也相当之大。
宋代食谱《中馈录》,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全面、最详尽的宋朝民间食谱,该食谱收录了七十六个条目,罗列了一百多道食物,没有一道使用胡椒。
而在南宋美食家林洪著作《山家清供》中,专写了各种清鲜食品的做法,唯一用到胡椒的是一道“山海羹”:主料为竹笋与蕨菜,焯水之后与鱼虾同煮,这道唯一用胡椒调味的佳肴竟然还是出自宫廷。
尽管胡椒还是上流阶层的奢侈品,但它在民间的流行业已悄然开始……
▲黑胡椒白胡椒
北宋的都城开封,商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而民间小吃也随之兴盛,花样百出。胡椒就是一道美味的调味品。
今天河南的特色美食胡辣汤的主要口味是酸和辣。当时,一种结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汤的肉粥,就是胡辣汤的雏形。
03
明代初年,胡椒仍然保留着它贵不可言的身份,曾等同于货币参与经济流通。
——这一做法叫“折俸”,即折支俸禄。将一些外国进贡的贡物折算成俸禄,发放给官吏。由于明朝初年朝贡活动繁荣,明朝政府便将外国进贡的胡椒等折支官员的俸钞。
《明会典·洪武十六年》令:“在京文武官吏人等,正旦元宵节钱,支与胡椒,斤两不等。”
到了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还规定了胡椒折俸的具体比例,胡椒每斤折钞100贯。
▲海南出产的胡椒
这一年,也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航行回来的那年。
学者认为,郑和的船队带回来的主要货物就包括胡椒。从南洋运送胡椒到中国可以获得巨额利润。在这一政策下,胡椒成为厚礼。
胡椒的保值特征,使它被权贵之家囤积。太监钱宁被籍没家产时,竟然有“胡椒三千五十石”,他和唐代贪墨胡椒八百石的元载,真可谓“千古知音”了。
到了明代后期,在一些沿海城市,朝廷放松了控制,使香料贸易合法化,同时征以重税,弥补国库虚空。福建漳州香料遍布,以至于“香尘载道,玉屑盈衢”。胡椒大量进口后,价格便开始下跌。昔日的珍稀物品,走入寻常百姓家。此时胡椒被普遍食用,不但宫廷、官吏阶层食用,在一般平民中也普遍食用。
你能想到吗?胡椒两千年来一直是舶来品,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由归国华侨从东南亚引种到海南!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