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岙顶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志愿服务队解救被困游客。东屏街道供图
(资料图)
民兵小组迅速解救被困船只。瑶溪街道供图
青年党员金聪和民警护送老人去安置点。双屿街道供图
党员干部开挖机救援被困群众和黄牛。罗阳镇供图
专职网格员、青年党员志愿者帮助葡萄养殖户抢收葡萄。沿浦镇供图
越是危险的时候,总有一群人逆行而上,向着风雨,迎着困难,给弱小无助的人们带去希望。当强台风“杜苏芮”携带暴雨肆虐大地,狂风骤雨中,那一抹“红色”分外亮眼。
风雨中,他们身穿红马甲,挥动手中的红旗杆,尽显责任与担当。他们中有基层党员、“瓯江红”志愿者,有街道、乡镇的网格员组成的抢险突击队队员,作为防御强台风“杜苏芮”先锋,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渔港浅滩,提醒并帮助村民群众做好防台风措施,危急时刻,他们更是冲锋在前,筑牢防御台风的“红色屏障”。
应急民兵保障河道水闸安全
激流勇进搜寻失控渔船
“村民有艘渔船被冲到东平水闸了!”7月27日晚7点左右,来自龙湾区白楼下村村委委员杨建平的求助电话,打进了瑶溪街道人武部。
此时,市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已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考虑到渔船可能会堵塞东平水闸,对泄洪安全存在影响,且会给居民带来财产损失,接到指令后,瑶溪街道人武部副部长龚君迅速集结抢险队伍。
“当时防台风三级应急响应已经启动,接到通知时,我们正加急筹备抗台物资。” 龚君告诉记者,从接到指令到协调人员、整理救援装备、出动队伍,全程仅花了30分钟。张佐虎、金龙、金祥明、王成彪、方建春、方一正共6名应急民兵火速集结,与龚君一道驾驶冲锋舟赶赴现场。
由于夜晚光线昏暗,且有较急的阵雨和大风,民兵小组的行动受到重重阻碍。仅手电筒大小的照明视野、难以辨明的河道环境、疾风骤雨交加,种种不利因素叠加,给这场搜救带来了诸多困难。
由于暴雨导致河流水位上升,如果不及时转移船只,一旦泄洪闸门打开,强大的水流冲击力将卷入船只,船体顺着水流往下走,很可能会堵住泄洪道甚至损坏水闸,对泄洪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借着微弱的灯光,凭借丰富的抗洪抢险演练经历,民兵队员驾驶着冲锋舟在水面不停搜寻,岸上的村民也配合沿着河岸一路寻找。经过不懈努力,10多分钟后,应急民兵终于找到了渔船的“藏身之地”——渔船停靠在河岸边一处茂密的树丛下,其牵引绳悬挂在岸边树枝上。此时,渔船三分之二船体已淹没于水下,情况十分危险。
危急时刻,应急民兵迅速驾驶冲锋舟靠近渔船,几名民兵分头行动,一边手速飞快地解开原本的牵引绳,一边快速将渔船的船头船尾与冲锋舟的头尾对应捆绑,使两条船只呈并行状态。在大家的通力配合下,待到两船捆绑牢固后,民兵团驾驶冲锋舟,将渔船拖至远离泄洪口的安全区域。
短短一个小时,一场危机得以顺利化解,这不仅得益于搜救成员过硬的本领及娴熟的配合,还在于他们对瑶溪河道的熟悉。据悉,汛期来临前,民兵应急队伍已多次采用冲锋舟参与日常抗洪抢险训练演练,让他们有底气、有能力,捍卫一方百姓的平安。
民间救援队用漂浮绳建起救生通道
9小时转移80名受困群众
“大家加把劲,抬稳点,马上就到对岸了。”这是文成县雷霆救援队党支部书记彭迎满,在救援现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从7月27日上午8点半接到文成县应急局的指令,他和救援队20多名队员历时9小时,成功转移了80名受困群众。
受强台风“杜苏芮”的影响,7月27日凌晨,文成县峃口镇九山村普降暴雨。上午8点半,文成县雷霆救援队党支部书记彭迎满接到救援指令,峃口镇九山村村内河流暴涨,将该村唯一的通村便桥淹没,其中九溪自然村的村民被困,需要救援队紧急支援。
上午9点,整装待发的救援队赶到现场,队员发现村子里已经不同程度地满水,其中浅水处约30厘米,深水处则超过了50厘米。“必须要转移,时间很紧迫。”彭迎满数了数转移名单的人数,发现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还有个别行动不便的村民。而村民看到身穿红色救生衣的救援队员时,却表示不愿意转移,个别村民坚持认为村里很安全,坚决不肯离开。
“这雨越下越大,九溪自然村又在地质灾害点上,万一发生泥石流,后果非常严重。”彭迎满当即决定兵分两路开展救援。驻村干部负责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立即转移,彭迎满则带领救援队立即展开救援行动。
救援分工很快就完成“排兵布阵”:救援队的两名队员值守河道上游,负责监测水深并拦下上游冲下的残枝断木;3名队员在下游防守,随时准备救助不慎落水的人员。剩余的队员则利用临时搭建的漂浮绳横渡装置,建立起“救生通道”,然后准备好担架,随时可运送行走不便的老人和小孩。
上午9点半,第一名转移村民将手递给救援队员,救援队员便立即为他穿上救生服,并将锁扣牢牢锁在漂浮绳上,随后两名救援队员一前一后将村民紧紧搀扶在中间,迈着稳健的步伐往河对岸走去。这时,上游的值守队员也在通过对讲机,不时报送上游倾泻而下的水流情况,不断提醒救援队需防范的险情。
另一头,在驻村干部的劝说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家门,排队等待“渡河”。彭迎满说:“其中有很多老人和小孩,我们为了确保安全,都是6个队员一组,用担架抬着走。”中午时分,持续上涨的水位已经没到了大腿处。据估测,水深已达70厘米以上,转移也加快了节奏。
到下午两三点钟时,救援队已经制定了第二套营救方案:如果水位持续上涨无法蹚水转移,那就用吊篮横渡的方法转移群众。所幸的是,之后山间水位并未再次升高,至当天下午5时,所有受困群众完成转移到安全地带。
“瓯江红”在风雨中更鲜艳
在群众身边筑起牢固“安全岛”
“你看,那块礁石上是不是有人在朝我们挥手?”7月27日下午3时,“瓯江红”洞头区东屏街道东岙顶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志愿服务队巡查红石滩时,发现远处的礁石上困着一名穿着蓝色衬衫的大爷,翻涌的海水已经将他的来路淹没。
天色乌蒙,海浪咆哮拍打着礁石,飞溅起细密的浪花,被困游客孤立无援地站在满是深沟浅窝的礁石上。所幸,几抹“瓯江红”闯入他的视野。他们绑着绳子,蹚过汹涌的海水,来到他被困的礁石处,最终将受困群众安全送上岸。
在抗击强台风“杜苏芮”的一线,“瓯江红”党群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风雨飘摇中扬起了鲜艳的党旗,指引着群众来到“安全岛”。
在乐清,“瓯江红”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组织志愿者6942人,成立了534支防台先锋志愿队,走访群众8.2万余户,送出防台物资包4200余个,分发紧急联系卡5100余张,转移地质灾害点、老旧危房、山洪危险区等重点区域群众7289人,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947处,并在1542个避灾安置点,备齐行军床、方便食品、应急药品等防台防汛物资,安排人员轮班值守。其中,柳市镇柳湖村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存龙仅在1小时内完成了柳市北互通工地97名工人的转移安置工作。南塘镇东港村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黄道柱,即便脚崴也要绑上绷带,坚守岗位,帮助转移危险隐患点的群众。
“阿公阿婆,今天有台风,要注意安全,你阳台上有种花吗?要不要我们帮你一起搬下来?晚上风大雨大,你们要不来社区吧,或者去子女亲戚家。”瑞安市玉海街道殿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蔡惠谦操着一口亲切的瑞安话,挨家挨户劝导社区内的空巢、独居、高龄老人转移安置。
“我们的居民都很淳朴,担心去安置点给我们添麻烦,更乐意投靠亲友。”蔡惠谦告诉记者,有位中风后坐轮椅的老人,他就怕来安置点,要麻烦工作人员帮他上厕所、喂饭。虽然安置点已完成适老化改造,但有时亲友子女照顾会让老人更自在。
为应对强台风“杜苏芮”,“瓯江红”瑞安市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共出动了9400余名党员志愿者,排查了3400余处隐患,转移了12600余名群众。此外,东山街道、北麂乡转移船只200余艘,紧急撤离游客500余名。志愿者还参与了交通指挥疏散、道路排涝清理、协助加固建筑、检查电路隐患、整理路边景观植物等工作。
党员干部开着挖机来救援
人要救,牛也不能丢!
7月27日傍晚,强台风“杜苏芮”携带的滂沱大雨肆虐泰顺县罗阳镇。下午5点半,正在洲岭村驻村的党员干部林景宿接到了瑞岭村村民的求助电话,称村里的养殖户董正万下午出门,此刻人与牛都困在石竹舟河对面的河滩上。
“快瞧,老董就在那边的石滩上,水流太急,他过不来。”等林景宿和洲岭社区书记黄鸣华,驻村干部、网格员、村干部赶到石竹舟河时,发现10多米宽的河面,水流非常湍急,已经没过膝盖。被困在对岸的董正万带着40来头牛,正焦急地冲着他们喊:“救命!”
只见一名村干部抡起臂膀,奋力将救援绳扔向董正万,让他拉着绳子慢慢蹚过河水。没多时,董正万就牵着绳子顺利过了河。他告诉众人,下午他牵牛带到河对岸吃草,打算回家时,突然下起了暴雨,山谷里河水不停往上涨,他和牛都困在了对岸。
正在大家庆幸董正万顺利“上岸”时,一个突发情况让众人始料未及。原来,董正万饲养的是黄牛,黄牛因为怕水,说啥也不肯过河,急得董正万在岸边直打转,嘴里喊着:“我的牛,我的牛,不能丢!”好多次,他想涉险再回河对岸去找牛,都被工作人员劝阻下来。
眼前这一幕,也急坏了林景宿和村干部。“起初,我们以为就一两头牛,把人救回来再说,牛就先放在对岸的河滩上。谁知现场有40来头,这对农户来讲可是笔不小的财产。”于是,林景宿和大家商量,人已经救了,牛也不能丢!
这时,已是晚上9点多,山里漆黑一片,只有河岸边的探照灯和手电筒发出光亮,雨势毫无减小的苗头,对岸的黄牛发出的呼救声也越来越急促。就在大家焦急的等待中,瑞岭村村委会副主任董正利驾驶着挖掘机匆匆赶来。
原来,之前众人商议出了一个救援方案,就是通过挖机把石竹舟河的河面扩宽,河面变宽后就能减缓河水的流速,黄牛过河时水流不那么湍急,就可以帮助它们过河了。
在挖机“轰隆隆”的作业声中,原本15米宽的河面被拓宽到了18米左右。夜里11点多,随着河水流速变缓,40多头黄牛排着队,安全渡河。险情排除后,林景宿和其他干部又马上返回各自的值守岗位。
一名青年党员的风雨夜
我们多做一点群众更安心一点
7月27日,强台风“杜苏芮”来势汹汹,黑压压的乌云裹挟着磅礴暴雨席卷了鹿城双屿街道。“大概下午四五点,天还没完全黑,我接到任务后,马上赶往金钱庄、马坑街,挨家挨户排查隐患、转移群众。”青年党员金聪简单披了身薄薄的蓝色雨衣,就骑着小电驴、甩着水花赶往任务地点。
金聪随街道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一道排查低洼地带、居民楼的漏水隐患。风雨交加,雨衣紧紧贴在金聪的身上,透出一抹鲜艳的“志愿红”。
“看,那里二楼有灯亮着,应该有人!”金聪一行人蹚过积水,跑上二楼,竟有一名腿脚不便人士孤身一人待着。“大叔,气象部门刚刚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我们这地势低洼、风大雨大,不太安全,你跟我们转移到安置点去,吃的、喝的都准备好了。”“太好了!太好了!我这腿脚不方便啊,没办法一个人过去,本来想找房东带我一块过去的,你们来了就太好了!”受助对象激动地说。
金聪扶着大叔趴到民警背上,左手护着大叔身后,右手高举着手电筒,在暗夜里带去一束光明。“我们脚下有些地方地势低洼,有些地方又有坡度,有时积水会从高处冲下来,四周黑灯瞎火的,我们只能借手电筒这点微光摸索着、试探地向前蹚水,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踩到什么。”
从下午四五点到晚上十一二点,金聪一行人共排查隐患43处,转移受灾群众87人。“有的群众接到通知后,会自行前往安置点,有些老人小孩蹚水不太安全,我们会派车接送,”金聪告诉记者,“因为有些群众会随身携带贵重物品以及凉席、被子等行李去安置点。”
等到了安置点,金聪已经熬红了双眼,还继续在岗位上通宵驻守。“在安置点,我们为群众准备了食物饮品,如果他们需要就帮忙递一下,有些群众对安置点的设施不熟悉,我们就帮忙带一下路。另外,避灾安置点还配置了五六名医生,有些老人一过来就请医生帮自己量量血压。”金聪坦言,作为志愿者,大家随手多做一点,安置点的群众就能更安心一点。
“一肩挑”干部勇挑重担
种种努力只为一方群众周全
强台风“杜苏芮”携风裹雨来势汹汹,苍南县多个村居“一肩挑”干部勇挑重担,召集村内专职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与台风“赛跑”,同天气“抢收成”,帮助农户抢收农产品;转移群众、疏通河道;在狂风暴雨中抢修自来水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种种努力,只为护一方群众周全。
今年57岁的陈诗来,担任苍南县沿浦镇下在村“一肩挑”干部已有5年时间。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下在村从曾经的脏乱村“蝶变”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借力优美环境,村中不少群众大面积种植葡萄,借此增加收入。
强台风“杜苏芮”登陆之际,恰逢下在村葡萄进入成熟采摘期,大片葡萄种植基地缺少采摘人力,当地农户十分焦急。陈诗来得知消息后,立即上门询问农户具体需求,并召集村内专职网格员、青年党员志愿者成立“葡萄抢收服务队”,7月27日,17名服务队队员分赴村中6个葡萄种植基地,帮农户采摘、整理、搬运。除了抢收葡萄外,党员干部还帮助种植大户加固葡萄种植大棚,疏通农田沟壑,增强排水能力,力争将台风天带给农户的损失降至最小。
自强台风“杜苏芮”生成以来,桥墩镇仙堂村“一肩挑”干部朱希恩就没睡过囫囵觉,大部分时间里,年近50岁的他,都在带领村两委干部忙碌着防汛抗台各项工作。
7月24日,结合红色星期天,朱希恩即带领仙堂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展开各种防汛抗台前期准备工作:慰问村内困难户、排查地质灾害点隐患、提醒村民对台风要提前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到了7月27日凌晨,受台风影响,桥墩镇仙堂村中已是暴雨如注,朱希恩立即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冒着倾盆大雨前往村地质灾害点,凌晨4点前紧急转移了20余名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把群众安置在有被褥、空调和电视机的避灾点后,天一蒙蒙亮,朱希恩又起身和村两委一起巡查沿河流域,当他们看到河道堵塞,一行人顶着狂风暴雨,顾不上自身安危,跳到河中清理水草,确保排水顺畅,回到避灾点的时候,大家的衣服也已经全部湿透。此时的朱希恩,还来不及换身干衣服,又安排起避灾点群众的爱心午晚餐和夜宵……
灵溪镇岩联村“一肩挑”干部张松美,在部队服役时就参加过多次抗台抢险任务,退役返乡后,每年的台风季节,他都冲在一线。7月27日,强台风带来的暴雨导致岩联村部分村民的水管爆裂,群众生活用水告急,也增加着洪涝风险。面对紧急情况,张松美马上组织专业维修人士及党员志愿者,带领大家争分夺秒抢修水管,两小时内完成抢修任务,及时恢复生活用水。张松美还带领村两委干部,加强巡查频率,及时转移可能有危险的群众,强台风“杜苏芮”登陆前后,岩联村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但无一名群众受灾被困。
原标题:风雨中逆行只为守护安宁
记者金瑞雅夏婕妤潘培期李艺